当前位置:时代头条 >> 今日热词 >> 文章正文

世界大战与一(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发布于:2021-08-15 作者:网络投稿
世界大战与一(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很多朋友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损失惨重的国家,但是要问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吗?很多人就拿不准了,琦哥告诉你,中国参加了,只不过是没有派军队,而是派出了14万中国农民劳工,用“以工代兵”的形式参与,这段历史在1988年才被法国公布,下面跟琦哥一起看一看,中国参与一战的过程。

01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阅有关资料才发现,一战二战都有德国的身影。19世纪初随着实力的增强,德国人的野心日益膨胀,声称法国人有大陆,英国人有海洋,我们德国也要取得自己的地盘。德国与欧洲各个强国的关系非常紧张,随时会爆发战争。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成了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身亡,德国作为奥匈帝国的盟友,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站在塞尔维亚一面,德国警告俄国,俄国以出兵作为回应,于是德国向俄国宣战。法国选择支持俄国,德国又向法国宣战,并出兵比利时,这样英国也被牵进来,向德国宣战,各大强国之间分成了两个军事集团。

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帝国组成的同盟国。

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组成的协约国。

凡尔登战场打出的炮弹壳

一战是非常残酷的,大家可以通过一战的影片有所了解,像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法军死伤54.3万人,德军死伤43.3万人;又比如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与德军共损失了120余万人。

02中国要求参战,被英国拒绝

虽然这场战争远离中国,但在全球都产生了影响。当时的中国,正是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面对西方列强,表明了中立。此时,北洋政府里有一位高人,他做的决定对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起到了推动作用,使东西方文明进一步交融,谱写了传奇的篇章。

这位就是梁士诒,是一位政治家,他通过分析一战双方得出结论,德国人的兵力分散成两线,不能坚持长久,必败无疑。中国应该参战,那么等战争结束,中国可以作为战胜国,要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另外还可以使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可是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队都拿不出手,梁士诒的建议是“以工代兵”,派出劳工参战。

北洋政府商议决定后,与英国使馆接洽,是不是能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参战,加入协约国。英国当然也能看出中国的意图,明确告诉不可能,“你们不配!”

法国妇女进入工厂工作

但随着一战的残酷进程,协约国死伤惨重,兵员锐减。尤其是英法两国劳动力急缺,后方补给线已经由妇女来生产军工等军用物资,亟需劳动力,这时英法两国不得不同意中国 “以工代兵”的方式加入协约国。

03招募华工

在北京总统府,袁世凯挖空心思想办法参与欧战,英国驻华公使馆的宁静被紧急的电报声打破,公使朱尔典与罗伯逊中校磋商到山东威海招募劳工细节。法国驻华公使与梁士诒接洽,筹建天津惠民公司招募华工20万人赴欧参战。

招募劳工肯定要给予上好的待遇,否则谁会去战场送死。当时法国给出的工资是每天1法郎,普通华工每个月25法郎,当时可以兑换5块银元,并且在国内的家属每个月还能领到10块银元的补贴金。这在当时,一块银元能买一袋大米10斤猪肉的物价下,是相当有诱惑力的,所以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在英国人眼中,北方人吃苦耐劳,便于接受管理,而且身体强壮,能耐受寒冷。招募华工的同时,英国陆军在威海卫利用苦力营和原来的中国部队的营房,设立了“华工待发所”,其中出发处、警察署、军需处、医院、食堂等设施齐全,还招募了中国学生中会外语地做翻译,这些翻译大多数来自北京天津的青年学生。

劳工到达威海后,进行体检,体检所列的21种病,只要发现一种就被辞退。体检合格签订合同,每个人编上号,打印到铜片上,卷成手镯状套在右手,合同期满后才能用机器把铜镯子破开。在欧洲号码是劳工的身份,发放薪酬和衣物等都是根据号码辨认。工资一半给本人,一半给中国的家属。合同一般为3年期,可以随着战况提前终止合同,但不得少于一年。

签订合同后,英国陆军组织劳工进行体能训练,以及简单的技术培训。一战期间,英法在中国山东等地招募了14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

04华工的工作

抵达欧洲的14万华工,去英国10万,法国4万,后来法国借给美国1万,为美国的欧洲远征军服务。

按照合同约定,中国的华工是不参加战斗的,但是到了英国后,直接把华工投放到前线上,替下本国的工人。华工的工作是挖战壕、修路架桥、掩埋尸体、甚至是排雷,战场上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都交给了华工。

1917年2月,运送华工的法国轮船阿陀斯号被德军潜艇伏击,船上的500余名中国劳工全部遇难。在法国皮卡第的战斗中,德国突破了防线,正在挖战壕的华工,只能用铁锹、镐头与德军肉搏,大部分战死。

担任13营的翻译张邦永在《华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片段回忆》中讲述:挖战壕的地方已经在敌人的步枪射程之内,有些地方与敌人战壕相距不过50码。我们挖战壕,战壕挖好之后,英兵才进来,所以我们实际是在最前线。3营10连的华工严振盛讲述:我们的生活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在战事吃紧和下雨天,连烂霉面包也吃不饱。有一次7天7夜没食物,全靠挖野菜、吃萝卜度日,说好的薪酬也得不到兑现。

05华工受欢迎

在英国的一份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评价一战劳工,“如果把一个印度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英国人放在一起比较,中国人挖战壕的效率是印度人的两倍,比英国人的效率还要高。”

中国14万农民远赴欧洲参加一战,抛头颅洒热血,不光参与同时也在与西方文明直接接触,在改变自身世界观的同时,让中国民族逐渐走入国际化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普通的人,但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传奇,堪称为文明出征世界。

华工们本身是比较优秀的,他们大多数是山东人,有的是力气,他们在挖战壕、修桥梁等工作中,比它国的劳工完成得又快又好;他们又非常聪明,从来没见过坦克,也不懂语言,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修理坦克又快又好,比英国的修理工还快。华工们也很有骨气,为了自身的利益,把欺负人的美国大兵打得头破血流;他们很“浪漫”,以至于法国姑娘争抢要嫁给中国劳工,因为他们不会像法国男人一样,赚点钱就喝酒,喝酒了就打老婆,中国人会将大部分工资存起来,寄给家人,据统计共有3000余名劳工与法国姑娘成婚,定居在了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欧洲移民者。

06列强“出尔反尔”

在1918年,4年的战争结束,中国希望借着战胜国的身份,要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摆脱中国人头上的枷锁,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可是“弱国无外交”,列强的决定把中国人的梦想击破得粉碎。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在得知日本凭借美国、法国、俄国等的支持,强盗般的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一位华工代表向中国代表团团长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请愿书旁还放了一把枪,警告他如果签字答应日本人的要求,请用这把枪自裁,否者“吾辈必置尔于死地”。

为了庆祝胜利,在比利时的英军组织一场协约国运动会,邀请华工参加。但12队6000名华工来到会场上,发现空中飘的国旗中,唯独缺少中国国旗,华工们认为是对中国国家尊严的侮辱,当即愤然离场。

在归国途中,当轮船停靠在日本码头时,华工们坚决不上岸,他们说“日本对中国一向不厚道,作为中国人,他们不应该登上日本国土去享乐玩耍。”这句话让我想起,前些年国内游客去日本旅游,热衷购买日本马桶与电饭煲,跟一个世纪前的华工相比,不觉得汗颜吗,难道国耻都忘了吗?

巴黎和会上,列强说中国没有派兵,中国代表顾维钧厉声反驳,“14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上浴血奋战,谁能否认他们的贡献和作用?”但在当时,中国不过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弱者无外交,中国的声音无人能听。

07为文明出征

华工的故事,可以说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虽然14万农民为了生存赚钱去做华工,但是在欧洲战场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与西方国家交流上,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展现出中国人的良好形象,为中国早日站在民族之林,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中国的华工,这段历史属于世界,他们在一战中的历史以及在中国近代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通过研究一战华工的历史,帮助各国认清这段被遗忘的历史,重建东西方文明,写下精彩的篇章。

一百多年过去了,1988年在法国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的倡议和敦促下,法国政府公布了华工的档案,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才曝光在世人面前。

从1918年11月到1921年,去欧洲的14万华工大约有11万人回到了祖国,除了留在英国法国成家的华工,大约有2万名华工葬身一战战场,留下名字的人仅有1874位。


1988年,法国巴黎唐人街布迪古公园,法国政府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华工,竖立了纪念碑并举行了揭幕仪式,墓碑上写着“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所有的墓碑方向,指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