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头条 >> 今日头条 >> 文章正文

巴蜀艺人年度人物|陈巍:坚守一线精妙 精益求精

发布于:2021-01-06 作者:网络投稿

神奇的3D重庆,高低起伏的地形,蜿蜒曲折的赛道……既增添了城市的独特风景,又提供了更加便捷准时的出行方式,为山民的通勤之路“保驾护航”。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无数轨道人日以继夜的坚持和努力。

作为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地铁1号线信号车间副主任,陈野坚守一线12年,通过刻苦研究和经验积累,成为轨道交通信号技术专家,最终获得2020年“重庆巴渝匠年度人物”称号。

刻苦专研

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

2001年,陈野加入中铁八局电务公司信号设备建设;2008年,陈野进入重庆轨道交通集团从事信号维护工作,参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部分信号设备的安装、调试、升级和维护。

“我来田径组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没搞明白。那时候我天天捧画,跟大师们学。”陈伟告诉记者,“有时候为了解决技术问题,饭不能吃,但是在设备面前可以一天。后来直到问题解决,整个人才放松。”

12年来,陈野非常重视技术、学习、分析和总结。在信号技术方面,他不断创新和完善,记录设备的结构、性能、参数和指标,努力掌握新技能。甚至每一个小装置,他都努力理解清楚。

2010年10月,1号线建设进入试运行前的调试阶段。作为一名技术业务较强的通信兵,陈野主动申请进入1号线现场,带领其他员工进行设备调试,发现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当时一号线新线施工期间,条件艰苦,工作多。除了在工作中与厂家沟通技术问题外,还得下班后总结归纳,及时向车间汇报情况。”陈野告诉记者,正是因为那段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他在信号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为1号线开通后技术设备数据的建设和维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爱岗敬业

工作精益求精

宝剑锋来自削尖,梅花香来自苦寒。一般来说,需要1到3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了解知识和技术的合格信号员。但是,在枯燥的环境中,他要经得起考验和磨难,因为日常的交通安全责任重大,信号员的工作不仅要精益求精,还要稳步前进。

2011年4月,陈野担任1号线小石子通信兵班长。当时1号线还处于新线运营初期,班次缺人,新员工对技术不熟悉,开展工作相对困难。为了保证维修工作高效开展,妥善处置,陈野多次放弃探亲假和公休,很久才会回一次老家。任务最重的时候,他会在队里呆一个星期,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吃饭睡觉。“轨道要在白天运行,所以信号维护和修理一般在晚上进行。冬天,全身失去知觉。”陈野回忆说,有时候室外维修要做几个小时,下雨的时候就泡在水里。“正常维修后回到工作地点,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已经是凌晨4点了,所以通宵工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12年来,陈野一直专注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曾获重庆市“青年职业模范”、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市技术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在第五届重庆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城市轨道信号工项目职工组第一名。

自主创新

trong>

节约运营维护成本

轨道交通1号线从2011年开通试运营到现在已有10年之久,大多数信号设备已过质保期,故障设备若返厂修复需很长时间,且维修、运输费用成本较高。为了节约运营成本,陈晔带领工作室成员专研技术难题,自主修复故障设备。

“我们主要是通过拆装、组合、测试及调试、内部清洁、元器件更换、程序刷新、系统安装等方式,对故障设备进行自主修复。现已完成国产及进口设备修复130余件,累计节省经费近600万元,既提高了备品备件使用效率,也节约了运营维护成本。”陈晔告诉记者。

2019年1月29日,赖家桥车场值班人员巡视发现车场联锁逻辑电源1系故障停用,现场初步判断保险损坏,员工立即进行更换处理,但故障未能恢复。为不影响运营,工作室紧急制作应急电源,消除故障。当天,陈晔安排员工将故障的联锁逻辑电源模块送至工作室进行拆分,逐一检查,发现内部多处元件损坏,经过一周的“奋战”,陈晔及团队成功修复坏件,节省了运营维护成本近25000元。

对于信号维护人员的成长,陈晔有自己的“高招儿”。“优秀的信号工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的,而是需要长期持久的不断经验积累和钻研专业技能才行。”陈晔说,针对信号维护人员成才周期较长、业务技能知识面较广、近期一线新进员工较多等情况,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多次组织开展新员工安全基本技能培训、老员工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等。同时,还在故障案例分析时,让员工们自行分析故障原因,然后举一反三,讲解故障处理方法和技巧,让员工在以后遇到类似故障时可以快速、准确地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业务技术能力和故障应急处置能力。

上游新闻 吴思倩

标签: 信号工 故障 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