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头条 >> 社会头条 >> 文章正文

企业应用实践:轻量级数据分析落地方案

发布于:2021-01-04 作者:网络投稿

导读:【数据分析之道:取其丝剥其茧,存其心】已经明确说明了什么是数据分析。然后,本文将带你去解释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数据分析”这个神器落地,赋能企业经营。

“数据”是企业管理的客观反应,是贯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息之魂”。数据在企业初期就已经存在。随着企业的发展,数据量会越来越大,数据分析方案也会随着发展而变化。因此,我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切入不同成长期的数据分析方案。

企业成长将经历四个阶段:生存,发展,突破,生态。

然而,这四个阶段对应于不同的数据方案。

生存期:精益方案

发展期:增长方案

突破期:全面体系

生态期:价值挖掘

因为中小微企业基本在生存期和发展期。接下来,本文将带大家拆解以及梳理一下,生存期的“精益方案”和发展期的“增长方案”。

精益数据分析方案

在生存期这个阶段,公司刚刚成立,或者说它成立了一段时间却没有逃脱生存危机。很多数据是零星不连续的,分散在各个业务环节。建立一个庞大而全面的数据指标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一时期,更应该重视企业的销售和生产。

但是你不就是根本不做数据方案吗?

显然不是,此时的数据方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和应用意义。

第一:简约而不简单

创业初期有很多事情要做,显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坐下来阅读和理解大量的数据报告。数据分析本身对业务是有帮助的,不能让这个时期的数据分析复杂化成为业务烦恼。所以这个时期的计划一定是“简单而不简单”。通过分析,找出几个,甚至只是一个,最能代表当前经营目标的指标,并以此为方向,让所有员工快速理解指标,向着他全面进步。

第二:梳理流程找核心指标(类似杜邦分析)

初创公司的工作没有太多“繁文缛节”。这个时候的梳理过程不是研究应该制定什么规则,什么过程最合理。由于资源有限,我们必须在工作的每一步都踩在关键的价值点上,延长企业的寿命,直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所以此时的梳理流程是“价值流”和“业务流”的双重拆分,“关键指标”是结合公司的结构和业务管理来设计的。

时刻关注财务状况和业务变化是这一时期的使命,建议用类似杜邦分析的方法对“价值流”和“业务流”进行拆解和追踪。

以下是来自百度百科的经典杜邦分析图:

同理,拆解形成自己公司的价值流程图。拆解公司最大利润,哪些部分组成,直到拆解到无法分解的粒度。记住,拆解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大的上,只跟踪有重大影响的价值环。

以下是一家公司解散后的价值图示例:

然后,跟踪业务的关键实现环节,并以类似的方式分解一个业务流程图:

在梳理了价值流和业务之后,设计几个或者一个最能说明公司现状和目标的指标。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举一个生动的例子:

这里有一家餐馆,每天营业:采购原料,客户点菜用餐,结算工资。

n/q_70/images03/20210104/299437c0180145629cefc3654b176722.png" />

这家餐馆刚好靠近食品原料的批发市场,采购对于他来说很简单。并不需要担心中途原料不够,只需要按照日常平均标准采购,中途菜品原料用完能立即补货。那么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店主需要关注在业务流的“客户点菜用餐”和“结算工资”上。

那么,根据业务,拆分餐馆的价值流如下:

用餐人数是否增多,往往是菜品好坏和餐馆宣传决定的,不属于餐馆日常业务流程中。那么,为了提高餐馆盈利,日常可以做的是,提高人均消费,和控制人力成本。要设立一个指标,可以体现以上梳理出来的“业务流”和“价值流”结合点,同时又要让餐馆文化程度不高的服务员能马上听懂,理解当天餐馆营业好坏。

此处,请大家停下来20秒思考下,这个“关键指标”应该怎么设立?

最后,餐馆老板想出了答案,用“人工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例如,当天人工成本是1000,营业额是5000,那么这个数字就是20%。

餐馆老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数字通常稳定在20,数字越小越好,数字越大,就会去找原因,是安排上班的人太多让成本增加了,还是服务态度不好,让人均消费降低了。

这样,餐馆就建立起自己的“精益数据分析方案”了。

这个时期的数据分析方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而且对创始人有很大考验,需要创始人深入理解业务,才能切合实际情况找到关键指标。

增长数据分析方案

当企业渡过了创业生存期,就已经证明了自己商业模式有市场空间,并且经营闭环已经打造好,这个时候往往开始盈利,或者开始吸引了大批投资人的眼光, 这时进入了发展期。无论是来自企业的盈利还是投资人的注资,这个时候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因为创出了可行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此时竞争对手也会变多,为了避免成为马太效应的淘汰方,企业此时的使命,就是快速增长,占领市场。 高速发展期,成本控制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用户增长”是最重要的目标。

在做增长的数据分析方案之前,企业要先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增长的模式。

目前普遍把用户增长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黏性增长

一般很多To B 的商业模式,因为客户方是企业,购买相对理性,并且会根据产品给企业带来的价值,选择是否继续使用。这类商业模式的企业,客户数量未必很多,但是用户留存却尤为重要,大多数属于“黏性增长”。

◆病毒增长

这种增长模式,往往植根于社交和冲动消费,是典型的To C客户增长模式,大部分做零售,个人服务等企业,都属于这类。

◆付费增长

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很典型的是前期用“免费产品”策略占有市场。无论是属于创业初期就资金雄厚,还是典型的互联网工具类产品要先培养客户使用习惯(例如互联网产品:印象笔记),前期的特点都是免费。那么,让免费客户变成付费客户,就自然成了这类商业模式的使命。

根据业务确定完增长模式之后,增长的目标自然也随之确定。

黏性增长模式下,业务目标:用户留存率,用户续费率

▋病毒增长模式下,业务目标:传播周期,用户增长速度

▋付费增长模式下,业务目标:付费率,人均消费,复购率

增长的目标,就是设立此时数据分析方案的关键点。要围绕目标,从业务角度拆解出能让目标实现的节点,拆解要细致到可落地制定的颗粒度。此成长阶段的企业,已经到了围绕目标,建立数据指标监控和数据分析体系的时候。

这种场景下最适用的拆分方法,是MECE。

把企业对应的目标,根据上图的逻辑,找出目标对应的支持点。先根据业务,分类拆出第一层支持节点,再每个支持节点逐级拆分。每个节点要相互独立,又要完全穷尽,穷尽到可落地执行的颗粒度。

由于业务本身,也许错综复杂,所以建议大家可考虑抓大放下,影响面太小的地方,可以直接放弃。参考“二八原则”,80%的影响因素,是由20%的关键点决定的。

下面举一个简单具体的例子:付费模式下的拆分

当商业模式是“付费增长”,可以从遇到客户第一天起,就关注客户整个付费“生命轴”的情况。提高客户LTV就是整体经营目标,那么结合整个销售和运营体系,从遇见到结束,可以根据付费情况的频次,金额等变化。

把客户进行阶段性拆分成: 潜在客户,新客户,复购客户,忠诚客户,沉默客户,流失客户。

在相应的阶段需要关注的数据指标: 线索转化率,激活率,留存率,忠诚度,流失率,挽回率。

再根据每个阶段的业务情况再拆分。

例如:潜在客户(线索转化率)

把潜在客户这个阶段的转化率,拆分成三个步骤,实际上每个步骤就可以执行了,每天保证发现多少线索,就能保证到多少接触数量,有了一定的接触数量,就能保证成单数量。

确定每个步骤要完成的数量,就可以相应去匹配每个步骤要分配多少人力去完成。例如:要保证线索数量,需要广泛查找调研市场,平均多长时间可以发现一个线索,一个人力可以有多少工作时间。通过精确计算,就能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公司的增长目标完成。

拆分到这个地步,就叫做可落地执行。

以此类推,再拆分完其他业务和目标步骤,整个数据指标体系方案就完成了。

有方案之后,就针对方案每个节点,在公司安排相应的数据收集。可以保证资源,目标,人力,都在有效地朝着一个方向快速行驶。

结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企业的日常活动和经营中,数据无处不在,各类数据的汇总、整合、分析、研究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企业都在争相部署自己的“数据大脑”,动辄上千万的部署计划,让人望而生畏。但其实,数据分析的本质依然没有变,中小微企业只要根据自己的成长阶段,抓住这些本质,也同样能拥有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数据大脑“赋能企业经营。

转自: 木木自由 公众号;

END

版权

标签: 数据 业务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