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代头条 >> 社会头条 >> 文章正文

小米11旗舰和新10年帆船背后的全面过渡

发布于:2020-12-30 作者:网络投稿

王汝琛/文

小米集团(HK1810)昨日下跌逾4%,今日上涨逾5%。虽然有很大的市场因素,但恐怕也是对昨晚小米11发布会的反应。

今年第二旗舰,概念真的够强的。说实话,这10年来,小米虽然有很多年度旗舰,但从来没有过如此密集的软硬件和经验的创新。

它既是小米集团10年来全面跃迁的集中展示,更是新10年战略的启航与壮行。它是我们观察小米核心动向的符号。至少包括:

1.品牌化;

2.技术创新、质量交付和供应链;

3.毛利和增长战略;

4.多端协作、化学反应、商业模式升级;

5.组织权力和公司治理;

6.市值管理。

品牌向上

通俗点说就是雷军的“高端”情结。这也是小米多年来的心结。

长期以来,很多人总是用“性价比”来矮化小米品牌。虽然一年多来双品牌的运营非常有效,小米和红米在用户体验和价格区间上的定位一直很冷静灵活,但要马上消除差异并不是那么容易。

上一段王赢的言论引起了公众的不适,这在过去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现在却刺激了小米的神经,尤其是在雷军亚布力的演讲之后,这与整个公司品牌的向上吸引力形成了对比。

小米11是小米集团2020财年第二款高端旗舰。因为真的很少,所以不能排除元旦后活动提前的动作。

但要知道,品牌力是雷军在小米10周年时透露的三个退役条件之一。站在新10年的节点上,小米11可以算是品牌向上的信号。

创新、供应链、品质交付

昨晚几组关键词被筛选了无数次:Snapdragon 888出道/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1亿像素8K电影摄像头/哈曼卡顿立体声双扬声器/8.06mm机身/4600mAh超级电池/MIUI 12.5操作系统等等。

就技术和配置而言,我们从来没有在小米的机器上看到过如此密集的软硬件整体创新,可以说是肌肉的整体展示。

这背后是小米10年来的技术沉淀,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昨晚小米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方面。

但目前,我们更关注供应链和大规模生产这方面。在小米之前,一年一度的旗舰出来却不能及时量产是很尴尬的。

你应该注意到昨晚,雷军和陆都强调了备货。其中,表示:“虽然库存是小米历史上数字旗舰的几倍,但依然无法阻挡米粉的热情.袜子,我们尽力了。”

这是一个上游组件缺货的不确定时期。小米Q3财报揭示了下一个周期的缺货压力。小米11敢于在这一刻发布,传达了供应链和品质交付的信心。

这个话题还隐藏着另一层,那就是小米的自主智能制造能力。亦庄厂一直是小米10快速优质发货的前期支撑。小米11的试产和备货应该和它密切相关。

小米不会拿走全部产能。然而,一个独立的智能工厂可以为尖端创新创造巨大的缓冲,沉淀系统能力,消除供应链风险,稳定质量供应,控制产品上市的速度。当然,也有关于知识产权和未来2B服务体系的考虑。

没有这个能力,面对2020年第4季度和2021年第1季度的全球供应链形势,小米一个财年能有两个高端旗舰,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在过去单调的外包制造模式下,有很多风险是小米无法控制的。这也是小米2016年被动的另一面。要涉足智能制造,重点不是与合作伙伴争夺全部产能的利润,而是快速沉淀系统的创新能力,消除整个供应和运营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没有看到这一点,你就很难真正理解小米11传递的整体过渡信号。

毛利结构与增长战略

其实很直白。

众所周知,双品牌不仅

在本财年的前10个月,小米在中国大陆售价3000元人民币以上、海外售价300欧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机在全球售出了800多万部。Q3手机ASP1022元,同比增长,环比略有下降,但要看到疫情的影响。

小米11的推出,将有助于提升未来几个季度手机的ASP,从而促进毛利结构优化和整体增长。包括继续稳居世界第三。上个赛季确实有和华为、苹果新节奏竞争的便利。在接下来的几个赛季里,小米会尽一切努力来完成这个位置。

就小米而言,这个话题其实是深度辩证的。

如你所知,小米集团有一条“硬件毛利率不超过5%”的红线,这就要求不仅要平衡主手机行业内部的毛利率结构,还要兼顾他们与IOT产品之间的规模和利润结构,以及未来更多的硬件品类。

就前者而言,小米品牌代表综合实力的高度,红米代表规模、宽度、长尾。没有高而强的创新和系统的积累,小米品牌将继续承受压力,尤其是复杂的全球化周期;没有规模,没有宽度,没有长尾,小米的各种创新和系统积累很难做到兼容并蓄,创新的成本也无法真正摊薄。IOT代表着未来小米更大的规模和生态多样性。没有它,小米的价值链就会中断。

小米的毛利率结构和规模之旅,不仅是业务挑战,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挑战。它的成长比更多企业的成长更复杂。但这里不展开。

多端协同、化学反应、商模升级

这个重要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从小米11旗舰机中看不到。我想提醒的是关注MIUI 12.5的更新趋势。表现为两个维度:一是手机底部启动更新的操作体验和各种内部应用的体验;第二,手机和PC之间的分布式交互功能。

用户“体验”小米,已经到了关键周期。不仅仅是产品层面,更是业务乃至整个集团的战略层面。

第一,很容易理解手机行业相对成熟,各个品牌确实都在寻求差异化,操作系统和软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知道小米起步于MIUI,有革命起点的味道。这也是雷军等创始人行业优势的背景。此外,移动终端的人口红利已经减弱。虽然手机每年的更新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成熟市场的股票竞争会让位于过去那种以体验和服务为主的高品质长尾产品,从有特色有功能的“第一代冠军”产品。

你应该注意一个细节。MIUI前掌门人、小米软件与体验部“第一号人物”金范现身舞台,讲述MIUI在很多维度上不如苹果IOS的创新趋势。

这背后有个很大的信号。小米已经成为推动Android升级和Google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其成就将影响整个软硬件创新,包括未来几年的芯片领域。但是,这里就不展开了。

另一个更重要的关键:小米刚刚升级了“双驱”战略,“手机AIOT”变成了“手机X AIOT”。两大类已经从过去的加法并置走向乘法,这是多端协同加速的信号。

对用户体验的一致性有要求,构建技术、数据、业务三层中间平台。虽然MIUI 12.5在小米11发布会上只展示了手机和PC的分布式功能和交互,但这种底层思维肯定会贯穿小米集团的更多类别。

没有这个底层能力,小米的多样性就会成为负担,创新和沉没的成本会极高。一旦这种能力系统化,小米的运营将在过去的基础上为底层和中间站获得更大的驱动力。其创新的新兴价值将超过许多其他巨头。

这几年你会发现,小米是手机企业中不断披露终端连接数和用户数据的公司。它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思维更加突出。这部分,除了现有的应用分发和广告外,并没有直接实现。但是在最近的趋势中,尤其是在最近的组织结构升级中,我们观察到它正在加强这种能力。如果没有技术,尤其是操作系统层面的合作,就很难实现。

小米商业模式的升级也将取决于这一行动的深化。MIUI12.5只是最新一步,后续还会有更多,尤其是密切关注手机与其他多终端的合作,后续甚至会延伸到小米云的计算服务。

现在的小米实现策略,虽然稳定,但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电视、盒子等入口的帮助。但如果“手机X AIOT”的创新涌现效应较弱,其天花板也很低。

可以说,小米11旗舰隐藏了小米集团内部协作和商业模式升级的秘密。

组织力与公司治理

几乎是以上题目的延续。小米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组织,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独立的气质,无论横向品类、生态入口还是纵向价值链。

小米未来的核心挑战可以从技术、产品、市场、品牌等方面来观察,但如果你稍微选择一下,那是在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雷军这一刻的烦恼是什么?》里。在我看来,组织实力、公司治理、文化水平更具挑战性。

这几年,尤其是IPO以来,小米的组织架构升级频繁。无论是扁平化、集中化还是网格化,甚至是今天的中台建设与超级组织的合作,都体现了这家公司的多元化与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互动,也体现了快速成长与想象空间之间的博弈。

最新的,当然值得一提了。小米集团新成立了软件与体验部、互联网业务部、商务中台部三个一级互联网部门。这些部门的总经理是金范、马骥和邱瑞恒,他们都向首席执行官雷军汇报工作

不要以为只涉及软件和互联网业务,其实都和底层的技术、数据、业务流程有关。三个部门几乎渗透到所有单位。刚才提到了小米11的硬件创新、供应链、智能制造,跨度很大。MIUI12.5的分布式性质,以及与数据和业务的结合,必然会涉及到多端协作,这必然会对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质上,小米最新的组织升级其实是小米集团整个组织走向超级协作的信号,也是数字升级。小米官员还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组织变革,进一步提升手机等核心设备的互操作性和整体体验,完善长期可持续高效的商业模式,加强集团数字化能力建设。

外界只习惯看小米产品。其实在我看来,这种持续的组织升级才是小米现阶段最大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这当然涉及公司治理。我多次谈到雷军的领导和今天的“一体两能”,一直在关注小米下一阶段的治理结构升级。

在Q3财报中,董事会提到雷军也是董事长兼CEO,虽然与香港上市公司的治理存在一些矛盾,但符合公司现阶段的发展要求。雷军在小米10周年讲话中透露的三个期望,即品牌辐射全球,总有一天,小米会不再称他为劳模,小米会成为模范企业家,隐藏了这个企业家和企业家的心思。其实这也是他退休前要完成的任务。

我还是不相信雷军是栈爱好者。不过这个阶段应该是小米深度精调和雷军“搭顺风车”的周期。在这个周期里,不要说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小米自己也不可能真的离开雷军。

但是我最好

这似乎是元旦轻松的一面。但我把它当成雷军的退路,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负责任的放权。小米的运营会更稳定。

小米市值管理

我觉得小米开心到喝一壶这个话题。

一年前的9月6日,小米跌至8.28港元,被很多人嘲讽。人们一定称之为雷军在IPO晚宴上的豪言壮语。那天在现场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这绝不是恭维。今年3月19日疫情严重时,小米股价跌至9.2港元。

今天,小米股价上涨5.3%,收于32.8港元,市值为8247.3亿港元。与3月份低点相比,上涨256%,大幅跑赢大盘。

雷军终于可以轻松说话了。昨晚,他坦言小米股价两年低于发行价。“说实话,这是一种耻辱。这两年是一段超级压抑的时光。”今年7月10日,小米的股价又回到了发行价,“以免让我对所有在我17元买小米股票时支持我的股东感到羞愧。”。

疫情影响了小米,却让人看到了小米面对日益不确定的时代的确定性。今天的股价反映了小米集团一个周期以来整体转型的势能。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1000亿美元前期的数据充分反映了小米的整体价值。

事实上,随着小米集团的生态扩张和结构变化,我们看到了更多新的估值支撑,包括领先的智能电视地图、小米新零售、小米金融和小米云计算。

特别是上一段小米之家在成都的第1000家店铺的开业,标志着小米实现了2017年深圳小米之家开业时雷军的承诺。陆强调,2021年,小米之家将覆盖全国所有县。这个渠道的拓展会带动小米更多的品类创新,带动整体增长。与其他同行相比,这张新的零售地图将有空间创造新的独立估值。

今日小米,远不是它的形态终局。这家公司身上仍然充满巨大的想象力。

小米11,看似只是一部旗舰机,实则是小米集团一场全面跃迁的符号,更是新10年的启航信号。

标签: 小米 也是 手机